新聞動態 · NEWS ·
1、什么叫COD(化學需氧量)?
化學需氧量(COD)是指廢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質在被化學氧化劑氧化時,所需要的氧量,以氧的毫克/升作為單位。它是目前用來測定廢水中有機物含量的一種*常用的手段。COD分析中常用的氧化劑有高錳酸鉀(錳法CODMn)和重鉻酸鉀(鉻法CODCr),現在常用重鉻酸鉀法。廢水在強酸加熱沸騰回流條件下對有機物實行氧化,用硫酸銀作催化劑時可以使大多數的有機物的氧化率提高到85-95%。如果廢水中含有較高濃度的氯根離子,應該用硫酸汞將氯離子屏蔽掉,以減少對COD的測定干擾。
2、什么叫BOD5(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也可以表征廢水被有機物污染的程度,*常用的為5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它表示廢水在微生物存在下進行生化降解5日內所需要的氧的數量。今后我們將經常使用5日生化需氧量。
3、COD和BOD5之間有什么關系? 4、什么叫B/C?B/C表示什么意義? B/C是BOD5與COD比值的縮寫,該比值可以表示廢水的可生化降解特性。因此,BOD5/COD值常常被作為有機物生物降解性的評價指標。 5、什么叫廢水的預處理?預處理要達到哪幾個目的? 6、廢水集水池是派什么用的? 7、為什么廢水中的膠體顆粒不易自然沉降? 8、怎樣使膠體顆粒沉淀? 9、什么叫凝聚? 在廢水中投加帶正離子的混凝藥劑,大量正離子在膠體粒子之間的存在以消除膠體粒子之間的靜電排斥,從而使微粒聚結,這種通過投加正離子電解質的方法,使得膠體微粒相互聚結的過程稱為凝聚。常用的凝聚劑有硫酸鋁、硫酸亞鐵、明礬、氯化鐵等。 10、什么叫絮凝? 絮凝是在廢水中加入高分子混凝藥劑,高分子混凝藥劑溶解后,會形成高分子聚合物。這種高聚物的結構是線型結構,線的一端拉著一個微小粒子,另一端拉著另一個微小粒子,在相距較遠兩個粒子之間起著粘結架橋的作用,使得微粒逐漸變大,*終形成大顆粒的絮凝體(俗稱礬花),加速顆粒沉降。常用的絮聚劑有聚丙烯酰胺(PAM)、聚鐵(PE)等。 11、什么叫混凝? 凝聚與絮凝結合在一起使用的過程為混凝過程?;炷趯嶒灮蚬こ躺媳唤洺?,如先在水中投加硫酸亞鐵等藥劑,消除膠體粒子之間的靜電排斥,然后再投加聚丙烯酰胺(PAM),使得微粒逐漸變大,形成肉眼可見的礬花,*后產生沉降。 12、什么叫吸附? 利用多孔性固體(如活性炭)或絮體物質(如聚鐵)將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吸附在固體或絮體的表面上或微孔內,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這種處理方法稱作為吸附處理。吸附的對象可以是不溶性固體物質,也可以是溶解性物質。吸附處理的效率高,出水水質好,因此常作為廢水深度處理。也可在生化處理單元中引入吸附處理,以提高生化處理效率(如PACT法就是其中的一種)。 13、什么叫廢水的生化處理? 廢水的生物化學處理是廢水處理系統中*重要的過程之一,簡稱生化處理。生化處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將廢水中的可溶性的有機物及部分不溶性的有機物有效地去除,使水得到凈化。 14、微生物是通過何種方式將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分解去除掉的? 由于廢水中存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有機物,這些無生命的有機物是微生物的食料,一部分降解、合成為細胞物質(組合代謝產物),另一部分降解氧化為水份,二氧化碳等(分解代謝產物),在此過程中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去除。 15、微生物與哪些因素有關? 微生物除了需要營養,還需要合適的環境因素,如溫度、pH值、溶解氧、滲透壓等才能生存。如果環境條件不正常,會影響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甚至發生變異或死亡。 16、微生物*適宜在什么溫度范圍內生長繁殖? 17、微生物*適宜的pH條件應在什么范圍? 18、什么叫溶解氧?溶解氧與微生物的關系如何? 溶解在水體中的氧被稱溶解氧。水體中的生物與好氧微生物,它們所賴以生存的氧氣就是溶解氧。不同的微生物對溶解氧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好氧微生物需要供給充足的溶解氧,一般來說,溶解氧應維持在3mg/L為宜,*低不應低于2mg/L;兼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圍在0.2-2.0mg/L之間;而厭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圍在0.2mg/L以下。 19、為什么高濃度的含鹽廢水對微生物的影響特別大? 20、什么叫好氧生化處理?什么叫兼氧生化處理?二者有何區別? 21、生物處理在廢水處理工程上有哪些應用? 22、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有哪些異同之處?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是以生化處理的不同反應器形式,從外觀上看主要區別在于前者的微生物不需要填料載體,生物污泥是懸浮的,而后者的微生物是固定在填料上的,然而它們處理廢水、凈化水質的機理是一樣的。另外,二者的生物污泥都是好氧活性污泥,而且污泥的組成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此外,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由于是固定在填料上的,可以形成比較穩定的生態系統,其生活能量和消耗能量不象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那樣大,因此生物膜法的剩余污泥比活性污泥法要少。上海信誼百路達藥業有限公司的接觸氧化池采用生物膜法,而SBR生化池采用活性污泥法。 23、什么叫活性污泥? 24、怎樣評價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中的活性污泥? 25、在用顯微鏡進行生物相觀察時,那一類微生物直接表明生化處理效果良好? 微型后生動物(如輪蟲、線蟲等)的出現則表明微生物群落生長良好,活性污泥的生態系統比較穩定,這時候的生化處理效果*佳,這就好比能經常捕獲到大魚的河流里,小魚小蝦生長良好的情況一樣。 26、什么叫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 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亦要稱為污泥濃度,它是指單位體積生化池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單位為毫克/升,用來表征活性污泥濃度。它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兩部分。一般來說SBR生化池內MLSS值控制在2000-4000mg/L左右為宜。 27、什么叫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MLVSS)? 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MLVSS)是指單位體積生化池混合液所含干污泥中可揮發性物質的重量,單位也是毫克/升,由于它不包括活性污泥中的無機物,因此能較確切地代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數量。 28、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氣池內混合液在100毫升量筒中,靜止沉淀30分鐘后,沉淀污泥與混合液之體積比(%),因此有時也用SV30來表示。一般來說生化池內的SV在20-40%之間。污泥沉降比測定比較簡單,是評定活性污泥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常被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和及時反饋污泥膨脹等異?,F象。顯然,SV與污泥濃度也有關系。 29、污泥指數(SVI)? 30、溶解氧(DO)表示什么? 溶解氧(DO)表示水中氧的溶解量,單位用mg/L表示。不同的生化處理方式對溶解氧的要求也不同,在兼氧生化過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0.2-2.0mg/L之間,而在SBR好氧生化過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2.0-8.0mg/L之間。因此,兼氧池操作時曝氣量要小,曝氣時間要短;而在SBR好氧池操作時,曝氣量和曝氣時間要大得多和長得多,而我們用的是接觸氧化,溶解氧控制在2.0-4.0mg/L。 31、廢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32、在生化過程中為什么需要經常補充廢水中的營養物? 利用生化過程去除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而微生物的細胞合成等生命過程均需要有足夠量和種類營養物質(包括微量元素)。對于化工類廢水來說,由于生產產品的單一性,因此廢水水質的組成的成分也較為單一,缺乏微生物必要的營養物質。比如講,***公司的生產廢水中只有碳和氮而沒有磷,這種廢水無法滿足微生物新陳代謝需要,因此必須添加廢水中磷完善微生物新陳代謝的過程,促進微生物細胞的合成。這就像人在吃米飯、面粉的同時,還要攝入足夠量的維生素一樣。 33、廢水中微生物所需的各營養元素之間的比例為多少? 微生物像動物植物一樣也需要必要的營養物質才能夠生長繁殖,微生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指碳(C)、氮(N)、和磷(P),廢水中主要營養元素的組成比例有一定的要求,對于好氧生化一般為C:N:P=100:5:1(重量比)。 34、為什么會有剩余污泥產生? 在生化處理過程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不斷地消耗著廢水中的有機物質。被消耗的有機物質中,一部分有機物質被氧化以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有機物質則被微生物利用以合成新的細胞質,從而使微生物繁衍生殖,微生物在新陳代謝的同時,又有一部分老的微生物死亡,故產生了剩余污泥。 35、什么是水體富營養化?